科研工作者生活质量堪忧:压力、焦虑、欺凌

前段时间,Nature 杂志注销一项针对 4,000 多位科学作业者的查询结果:Stress, anxiety, harassment: huge survey reveals pressures of scientists’working lives-Global study highlights long hours, poor job security and mental-health struggles,再度重视科学作业者在压力、焦虑、欺负状态下堪忧的日子质量。

科研工作者生活质量堪忧:压力、焦虑、欺凌

图 1
 
惠康(Wellcome)于 1 月 15 日发布了这项查询,该查询是改进科学作业环境的一项广泛行动的一部分。它说追求卓越发明了令人不安的科研气氛。来自 87 个国家各个作业阶段和学科的约 4,300 名受访研讨人员参与了在线查询。

科研工作者生活质量堪忧:压力、焦虑、欺凌

图 2 研讨人员在竞赛环境中作业会引起压力和焦虑(图片来历:Nature)
大多数科研人员称他们对自己的机构和对作业的热心感到骄傲,但谈到了对作业环境形成的个人损伤时,许多人对科研带来的压力和绵长的作业时间表明无法。超越 55% 的受访者表明他们对科研作业环境有负面影响,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明他们每周作业 40 个小时以上,还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明这种科研气氛严重影响了研讨的质量。这种状况还在恶化,作业安全以及自主、灵敏和发明性作业的享用越来越不能抵消科研作业的负面影响。

科研工作者生活质量堪忧:压力、焦虑、欺凌

图 3 研讨人员对作业的看法(Wellcome,2020 年,Nature)
许多人责备资助者和研讨机构着重绩效指标和衡量规范,例如着重出版物数量和研讨人员宣布期刊的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四分之一的受访者以为研讨质量易受无保障环境的影响。杰出的管理可能使科学家免受这种扭曲的压力,可是这种状况很少。此外,大约 80%的查询参与者以为,竞赛助长了自卑或激进的作业条件,而一半的人则因郁闷或焦虑苦苦挣扎。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明目击了欺负或打扰,而 43%的受访者表明曾经历过。许多科学作业者地点的气氛令人压抑,竞赛激烈且经常处于敌对状态的环境正在危害研讨的质量。
其他查询中也有相似发现:2019 年对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MPS)的 9000 名职工进行的另一项研讨显现,约 18%的受访者遭受了欺负。
这些结果与之前发布的查询结果彼此佐证:

科研工作者生活质量堪忧:压力、焦虑、欺凌

图 4

科研工作者生活质量堪忧:压力、焦虑、欺凌

图 5
2019 年 11 月 Nature 发布的这项查询的受访者来自全球各地和领域,涵盖 6320 多名 PhD,其间 28% 来自亚洲,在查询中,PhD 学生们表达了对培训、作业与日子平衡、欺负和打扰事情以及不明朗的工作远景遍及的绝望。27% 的受访者表明,他们每周花在博士项目上的时间为 41-50 小时,25% 的受访者表明,他们每周花在博士项目上的时间为 51-60 小时。85% 的受访者每周花 41 小时以上攻读博士学位的受访者对自己的作业时间不满意。
36% 的受访者曾因焦虑或郁闷寻求帮助。49% 的受访者表明他们的大学有长期作业的传统。有 21%的受访者表明自己曾遭受过打扰或轻视,而相同份额的受访者表明遭受了欺负。识别为女人的受访者中有四分之一报告称自己遭受过打扰或轻视,而识别为男性的受访者中有 16%。在北美洲,打扰或轻视的发生率最高(24%)。

科研工作者生活质量堪忧:压力、焦虑、欺凌

图 6(图片来历:Nature)
2018 年 3 月,NBT 也曾发布全球规模研讨生精神健康状况的查询结果,查询人数总计 2279 人。查询数据表明,研讨生患郁闷和焦虑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 6 倍。41% 的研讨生在 GAD07 焦虑量表中的得分到达中度至重度,而此前查询显现在一般人群中这一份额为 6%。此外,39% 的研讨生得分到达中度至重度郁闷,而同一量表查询一般人群的这一份额为 6%。查询发现在感到焦虑及 / 或郁闷的研讨生中,有 50% 不以为 PI 或导师“真实”给了他们指导。

科研工作者生活质量堪忧:压力、焦虑、欺凌

图 7
此外,2014 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报告指出,生物科学研讨生中有 43-46% 的人感到郁闷,2015 年亚利桑那大学的报告则指出大多数博士生称承受了高于平均水平或巨大压力,并将学校及教育相关事情列为压力的最重要来历。
这些饱尝郁闷折磨的研讨生,极端的会挑选用逝世的方式结束这一切。可是对于研讨生的压力,人们要么重视太少,要么熟视无睹。社会、学校、家庭、导师和朋友的不理解,更加重了研讨生的无助和苦楚。研讨生教育看似风平浪静,背面却是精神上的惊涛骇浪,研讨生培育系统的变革已刻不容缓。
适当一部分研讨生对自己与导师的联系不满意,甚至受到过导师的霸凌。导师自然也有导师的压力,研讨生也应该分担科研的部分压力,可是哪些需求学生承当,承当到何种程度,以及怎么保障两者之间的相等联系,却是非常片面的。
此外,日子和作业的不平衡、超乎 996 的过劳作业也会形成研讨生压力过大。何况,超时作业背面,并没有树立完善的支持系统和补助系统。对于有的研讨生来说,超时作业是日常,额外补助凤毛麟角,收入低没退路,堪比签下卖身契。
尽管不是所有实验室、导师都在以恶性循环模式运转课题组,可是统计数据说明局势的确不容乐观。从上到下,从客观环境到片面观念咱们都深刻需求反思和调整。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101-9
doi:10.1038/d41586-020-00101-9
其他参考资料:
《炸毁一个在读博士有多容易》(https://zhuanlan.zhihu.com/p/102144441)
相关《Nature》系列:
2019.11.07,《2019 Nature PhD Students Survey Data》
2019.11.13,《PhDs:the tortuous truth》
2019.11.13,《Themental health of PhD researchers demands urgent attention》
2019.11.20,《Amessage for mentors from dissatisfied graduate students》
2019.11.26,《PhDstudents in China report misery and hope》
正文完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走访建筑」微信公众号😘
post-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