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 2018-01-05 [SCITIP 铁坑村 ]
关于家乡古村落文化保护的调研报告: 以肇庆市四会市铁坑村为例
一、调研目的及背景
在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越来越迅速的时代,倍受网络文化和新事物冲击的人们,为谋求经济的发展,或多或少地对古建、古村落文化的保护给忽略了。
本次调研有幸凭借着华南理工大学工管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以及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三方牵头的省级项目《基于大数据架构的中国古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云服务平台建设》,到自己家乡所在地肇庆市铁坑村进行调研活动,旨在为家乡的古村落文化传承出一份力。
二、调研的时间及地点
1. 调研时间:2016 年 7 月 4 日至 7 月 31 日
2. 调研地点: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 罗源镇 铁坑村内
三、调研方法
由于铁坑村资料保存较少,且网络搜集的资料存在大量的出入,本次调研采用网络搜集结合实地调查的方式进行。
1. 网络搜集阶段:
从网络上的百度、谷歌搜索引擎通过查找关键字,整理出现存资料。
2. 实地调查阶段:
实地调查阶段包括实地行走在铁坑村考察与村委会采访两部分。实地考察是实地行走在铁坑村,对它现存的祠堂、民居住宅以及村落周边自然环境进行拍摄记录,并用自己在风景园林学所学知识对村落的建筑体系撰写相关文字资料;村委会采访则是通过采访铁坑村的村支书与村干部,解决铁坑村存疑的网络资料以及了解铁坑村的文化、民俗活动,填补网络资料和出版刊物的缺失部分。
四、调研的范围
本次调研的范围包括铁坑村现存古建筑群(即闻乔曾公祠、衍荣曾公祠、秀水书室和分布在铁坑村四条石巷边的 20 间硬山顶式岭南古民居)和铁坑村村委会。
五、概况
1. 铁坑村的地理位置
铁坑村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四会市罗源镇,距离罗源镇镇中心约 2 千米,距离肇庆市四会市城区约 40 公里。四(会)清(远)公里(S354,省道 354)贯穿整个铁坑村南北。
2. 历史概况及文化荣誉收录情况
据铁坑村村委会主任范树新伯伯介绍,铁坑村始建于清朝,因古时候村边一条小溪蕴藏有铁矿,常有铁锈水流出,故得名“铁坑村”。并且,在村庄北面亦有一铁矿,质量颇高,近年来因采矿而导致村庄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政府不得已才采取禁令,不再允许铁坑村进行采矿活动。
铁坑村在 2007 年 3 月被中共四会市委员会、四会市人民政府评为“生态文明村”。2011 年,铁坑村农家书屋,被广东省新闻出版局评为“2011 年度广东省优秀农家书屋”。其中,铁坑村的三座主体古建筑——闻乔曾公祠、衍荣曾公祠和秀水书室,被四会市人民政府列为“四会市文物保护单位——曾公祠建筑群”,建筑面积达 788 平方米。
3. 人文地理概况
(1)人口:
据铁坑村村委会最新统计,铁坑村共 86 户人家,合计 395 人,均为汉族。
(2)语言:
铁坑村的村民主要说粤语、四会话和客家话。四会话是四会地区历来人们使用的方言,发音与广州话接近,又称“白话”。
(3)主要姓氏:
铁坑村始建于清朝,建村始祖为曾闻乔和曾衍荣,延续至今,村里以曾姓为主。
(4)经济来源:
铁坑村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村落,据村支书介绍,本村的山地会以出租给外人种植经济树木,并以收取租金的方式构成一部分的经济来源。除此之外,在农业方面,以种植水稻与蓄养鸡鸭鹅等家禽为主要经济来源。
(5)墟市广场:
铁坑村的村民每逢十(即每月的 10 号、20 号、30 号)赶镇上的市场圩。但罗源镇上市场的商品并不足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因此铁坑村村民还赶清远市(约距 10 公里)的圩日,赶集日期为每月逢二、五、八的日子。
4. 村落历史建筑概况
(1) 宗祠祠堂:
铁坑村现存有闻乔曾公祠和衍荣曾公祠两座祠堂。两座祠堂均坐落在观音山脚下,祠堂前面有占地面积约为 1 亩的水池。
闻乔曾公祠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 年),为三间两进式祠堂,面阔 12 米,进深 21 米,占地面积 252 平方米。该公祠具有明显的岭南特色,硬山顶,灰塑博古脊,人字封火山墙。素胎瓦当,灰碌筒瓦,青砖墙,头门花岗岩石脚,石门夹,门额阳刻“闻乔曾公祠”,石檐柱虾公梁上石刻狮子,异型斗拱,木雕柁橔承托三步梁架,檐板雕花,墀头灰塑,墙楣存壁画,人物壁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祠堂门旁刻有对联:“宗圣花开沂水地,武城枝发粤海天。”表达出后人对孔子弟子曾子的尊崇。
衍荣曾公祠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有大门、前厅、大堂等三进,占地面积约为 398 平方米。建筑为硬山顶,穿斗抬梁混合结构,高大宏敞,左右有廊庑、梁柱,瓦面有装饰,比闻乔祠美观坚固。2002 年 4 月,公布为四会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两座祠堂均保留了清代岭南祠堂的建筑特色,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2)书室建筑:
铁坑村现存一座书室建筑,为建村始祖衍荣之孙曾秀水所建,故唤名为“秀水书室”。书室为单间两耳房结构,入门为厅,厅后小院,厅左右耳房为读书之所,占地面积约 137 平方米。这是过去的铁坑村曾氏宗族为本族子弟读书,由宗族祠堂直接开设的家塾,也叫“私塾”、“家学”。在 2014 年组织实施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兴农工程中,秀水书室用作“农家书屋”供村民们读书,丰富文化生活。
(3) 古民居:
铁坑村现存古民居约 20 间左右,位于祠堂与书室背后,分部在村里四条石巷旁边。这些古民居与岭南地区的古民居无比较大区别,采用硬山顶式屋顶建筑样式,布局统一,采用砖木结构,三间两廊,平脊,使用青砖堆砌墙面,灰瓦铺设屋顶而成。进门是天井,两侧为厢房,厢房与正厅连接处是廊房。每座古民居的占地面积相差不大,均为 120 平方米左右。
但建筑采光不足使得内部比较阴暗潮湿,加上村民缺乏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任由它自生自灭,也不予以维护,现状堪忧,存在极大的倒塌危险,村支书还介绍说,已有不少村民正准备对其推倒与新建现代化水泥屋。
5. 村落文化民俗概况
(1) 谚语:
过去铁坑村依旧是农耕文明,其流传至今的谚语与农业生产、自然天气息息相关,有记录的谚语为 2461 条。
(2) 楹联:
闻乔曾公祠大门楹联为“宗圣花开沂水地,武城枝发粤海天。”衍荣曾公祠大门楹联为“春风思祖德,沂水衍宗枝。”既表达出曾氏宗族对儒家学派曾子的尊崇,又表达出对始祖的尊敬之意。
(3) 宗族文化与教育:
铁坑村目前以宗圣曾子作为自己宗族的开派祖先,并以曾氏家规、现代的《敬告老人》与《奉告后生》的公共行为准则来规范宗族内的礼仪行为。此外,村委还组织曾氏宗族老人一起外出游玩,使村庄的宗族之情、凝聚力得到加强。
据村支书介绍说,在封建社会时期,村里人考取功名后,将会得到宗族内部的奖励,一般以稻谷为主。进入新世纪之后,村里若有人考取大学(包括大学本科与大学专科),均由村委会奖励 1000 元,以资鼓励。
(4) 民俗活动:
铁坑村的民俗活动与肇庆地区的差别不大,如逢年过节的舞狮,“文定”、“请期”、“过礼”、“成亲”、“三朝回门”的汉族传统婚礼礼仪,清明上观音山祭祖,仙祠祭神,拜灶君,扫穷鬼,二次葬礼等习俗。此外,铁坑村还有烧炮祈求神灵降福消灾、打更守夜维护村庄安宁、跳花楼欢庆谷物丰收、放孔明灯庆国庆、喜宴猜枚助兴、占卜做巫法等本村特有民俗活动。
6.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1. 村民们对村落文化保护意识不够
追根溯源,肇庆市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铁坑村的习俗文化亦有鲜明的岭南特色,村庄里仅存的宗族文化、活动节日民俗文化已渐渐消亡,随之取代的是简约乏味的现代礼仪,丧失了村庄特有的文化气息。
2. 建筑破坏严重
岭南建筑特有的“镬耳屋”、灰塑、水文文化壁画、福字檐雕等均具有一定的艺术研究价值,建筑承载着铁坑村一代又一代的习俗文化,见证着岭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现代楼房拔地起,村落建筑的消亡,文化也随之流失。
3. 村落的历史文化没有及时保存
铁坑村目前依然没有村志或者电子版资料保存下来,更别提有专题纪录片宣传。村委干部更是换了一届又一届,缺失的资料整合起来更是具有一定的难度。
7. 解决该问题的建议
1. 利用起新媒体的力量宣扬村落文化. 当今网络发展迅速,人们越来越喜欢通过新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来获取信息,尤其是图片与小段视频,成为了吸睛主流。每逢村里有自己的风俗活动,可以在新媒体平台进行播报宣传,把村落的文化传播开来。
2. 通过强制力的手段政策来对村庄建筑来进行保护,并可适当进行旅游观光的展示,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岭南特色的清代建筑是何般精美与令人惊叹
3. 召唤起新生代学者(如本地有意向研究古村落的大学生)对缺乏的村落资料进行挖掘、整理,必要的可在岭南期刊或其他刊物发表文章,引起业内的关注度,让更多的人投身到对古村落的文化挖掘、传播与保护的工作之中。
以上仅为个人在暑假调研铁坑村时的一些感想,希望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携手为古村落文化保护出一份力。江湖传说,这份调研报告,曾在我自己学校大二暑假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里面获得一等奖😊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stage includes two parts: field walk in Tiekeng Village and interview with the village committee.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is to walk in Tiekeng Village on the spot, photograph and record its existing ancestral halls, residential houses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round the village, and use the knowledge I have learned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o write relevant text materials on the village’s architectural system; interviews with the village committee By interviewing the village party secretary and village cadres of Tiekeng Village, they solved the doubtful online materials of Tiekeng Village and understood the cultural and folk activities of Tiekeng Village, filling in the missing parts of network materials and publications.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stage includes two parts: field walk in Tiekeng Village and interview with the village committee.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is to walk in Tiekeng Village on the spot, photograph and record its existing ancestral halls, residential houses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round the village, and use the knowledge I have learned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o write relevant text materials on the village’s architectural system; interviews with the village committee By interviewing the village party secretary and village cadres of Tiekeng Village, they solved the doubtful online materials of Tiekeng Village and understood the cultural and folk activities of Tiekeng Village, filling in the missing parts of network materials and publ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