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于世——寻一处民宿藏匿其中

身处聒噪城市里的我们,日复一日地被屏幕前的蓝光和重度雾霾,污染着、麻木着。是时候去寻觅一块静寂的空间了,寻一处民宿,大隐于世。藏匿其中,让时间轻下来。

没有习俗神韵的民宿就像无根浮萍,空有一身建筑的躯壳,而与主流酒店的实质毫无区别。旧日里能够让人熟视无睹的一切被敞开了新的使用方法:从前用来碾米、凭粮票换粮的库房,摇身一变成了为住客献上当地特征美食的餐厅,在进餐的同时,耳边仿佛还有往日的米粒被碾压、粉碎的“咔哒、咔哒”声,眼前好像浮现了换粮的人们接到手中的一袋粮食时脸上幸福的红光。

大隐于世——寻一处民宿藏匿其中

与此同时,老库房的神韵杂糅进了饭菜的香味中,住客品尝的,远不止“特征”,更多的是当地的“习俗味”。不只是老库房,船厂、榨油厂等等都有了自己崭新的存在方法,但本来村民最爱集会的“四合院”,依然是“四合院”。这里的的“四合院”顾名思义,是四面建有房屋,被笼罩在中心的院子。

笼罩着院子的四面墙到底有何含义呢?四合院一般为大家庭所居住,供给了对外界比较隐秘的院子空间,其建筑和格局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在这里,四合院不止传统含义那么简单,四面墙,保护着在房子里边做梦的人。

大隐于世——寻一处民宿藏匿其中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我找到了仅隔了一个“习俗学”的“习俗”和“民宿”。“习俗”,民间的习俗习惯;“民宿”,依托民宅修建的小型旅馆。这样的释意不由让我将其二者连结在了一起,民宿,是依托民宅修建,为住客带去民间习俗神韵的小型住宿业态。

这些年来,民宿文明由台湾扩散至大陆,由莫干山至浙江,由浙江至全国,民宿繁荣兴起,颇有占领餐住行业之势。这一切的构成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民宿的发展适应了旅游消费市场个性化、散客化、定制化、互联网化等趋势,实际上民宿文明通过“居住在民宅”这一全新思想,让住客体验到了民宅天然承载、主人的生活和生产活态呈现出的民间习俗习惯。

大隐于世——寻一处民宿藏匿其中

偶尔,却也会有一些“出格”的民宿。远离习俗,构建了梦中的理想国。“任他门外,车驾喧朝市”,节奏虽慢,却也不算蹉跎了岁月。

南方的民宿,是婉约派。婉丽柔美、含蓄蕴藉,齐整的竹与松,吉祥的炊烟。是南方山居独有的温顺。北方的民宿,是豪放派。硬气、萧条肃杀,“胆似铁打,骨似钢筋,胸襟千万丈,眼光万里长”。

有闲有居,无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正文完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走访建筑」微信公众号😘
post-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