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topia Lab 思南书店诗店

Wutopia Lab 以“教堂中的教堂”为概念,在上海圣尼古拉斯教堂古迹中使用 45 吨钢材完成了思南图书诗店。作为上海最大的专业诗歌书店,提供 1000 种不同语言的诗歌书籍。延续 Wutopia Lab 的设计风格,基于对立的魔幻现实主义、穿孔钢板、半透明、不确定的光线、色彩和戏剧性的诗意,在诗店里都能找到。

高栏路 16 号原东正教堂是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它建于 1932 年,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用作教堂。几十年来,这里曾是办公室、工厂、仓库、食堂、住宅场所,后来又变成了俱乐部、餐厅,最后沦为废墟。当我第一次站在现场时,我感觉它就像一个迷宫的废墟。但习惯了黑暗之后,凭借建筑知识和城市历史经验,我能辨认出从一开始就代代相传的建筑痕迹。

这座老教堂在不同时期的增建和装饰的各种痕迹被挤压在一起,融为一体。整个项目需经上海市历史建筑保护事务中心许可后方可实施。建筑现有立面、结构体系、基本平面及特色室内装饰不得改变。立面和布局、墙壁和穹顶上新的、有特色的装饰也不能改变。要求拆除不必要的墙壁和地板,例如 90 年代建造的钢结构夹层。

建筑空间应清理干净,恢复原貌,并保持正殿的高度。缩短东侧的扩建部分,与原来的部分对齐。追踪原始材料,如柱子、花卉装饰、墙壁和地板。经过数十年的磨损,主殿内只剩下混凝土层。侧厅发现了一小部分陈旧的石地板,其他则是 20 世纪 70 年代添加的水磨石。地砖经过反复打磨、清洗,油污依然隐隐约约,被视为工厂的记忆,一直存在。

教堂中的教堂。我相信诗歌书店应该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神圣空间。它应该有独立的灵性,不应该建立在旧址的宗教之上。鉴于圆顶无法改造,我利用书架在老建筑教堂中创造了一个新的结构作为教堂。这是教堂中的教堂,现代人的庇护所诞生在曾经的信仰庇护所。我选择使用镀钢板而不是旧场地的石头。书架的隔板和支架焊接成钢板网格系统。

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内部空间——一个诗歌书店。书架没有背板,穹顶的光线仍然可以洒进书店。透过书架,墙上依稀可见 1932 年至 2019 年的不同痕迹,其中包括 2000 年代初集团被用作餐厅时,业主要求学院学生绘制的天主教风格的壁画。钢制书店与砖石教堂成为一个新的整合体。通过墙上的灯带,读者可以看出教堂原来的轮廓,并分辨出哪些部分是新加建的。教堂的东西部分被改造成咖啡馆。

承接了银色金属书店的设计,我用了巧克力色,让咖啡厅的氛围变得温和而温馨。书店是一个室内工程,不涉及外立面的保存和改造。我们测试了咖啡厅一侧的墙壁,虽然是内墙,但基本上是外墙,看看墙上是否有一层层油漆覆盖。一层层油漆剥落后,1932 年的质感和沧桑终于显露出来。我选择蓝色薄膜来代替褪色的彩色窗户。阳光洒进配殿,呈现出无限透明的蓝色,消解了配殿的物理感,凸显了正殿的明亮。

这座钢铁书店由 30 名工人花费 80 天建成。工人们首先要把 5 毫米钢板按照图纸切割成 128 根立管、640 块大钢板和 2921 块小钢板,共 23 层横杆。在室外正确预组装后,将部件移至室内并焊接在一起。最终,这座 388 平方米、高 9.9 米的书店被有条不紊地形成,与旧墙留出了 50 厘米的间隙。银色书店里,一个阳台变成了金色的讲坛。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钢铁书店和古老的砖石教堂如何在不被触及的情况下交织在一起。诗人应该在这个崇高的地方大声朗诵。“当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如果他们不能让别人变得更好,他们就会让别人变得更糟。”——艾略特。竣工那天,我走上笼罩着蓝光的螺旋楼梯。我站在讲坛前,低声念叨着自己的一句话:“我热爱诗歌,我用它来创造世界。”

我设计的思南图书诗店是一份“献给极少数人”的礼物(Jiménez)。它是上海的灵魂。“诗歌与人类的起源息息相关。”——雪莱

室内设计师:Wutopia Lab
首席建筑师:余婷
Design Team: Qinghe KANG, Xueqin JIANG, Jun CHEN, Jiqing MA, Dali PAN
Project Architects: Shengrui PU, Mingshuai L
照片:CreatAR Images

通过

正文完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走访建筑」微信公众号😘
post-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