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19 世纪末至今,西南交通大学已经走过了 120 多个年头。校园以 ” 唐山交大 ”” 唐院 ” 之名享誉中外,毛主席为校园题写校名。
在百余年的办学前史中,西南交通大学培养了 30 余万名栋梁英才。而有一个学院,更是创下了一个班走出四位院士的记录,它便是我国近代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与校同岁,是建校时成立的仅有学系,也是我国高校成立最早的土木工程系。经过多次变更,1993 年,土木工程学院正式成立。
120 年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先后培养出一大批名扬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工程界权威。有闻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物候学家竺可桢、美国 ” 预应力混凝土先生 ” 林同炎以及汪菊潜、周惠久、张维、刘恢先、严恺、林秉南、林同骅、施仲衡、王梦恕、何华武等 20 余位我国科学院、我国工程院院士。1933 届土木系一个班更是培养出四位院士:严恺、张维、林同骅、刘恢先。
茅以升院士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竺可桢 院士
林同炎院士
此外,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有很多校友当选了全国工程勘测规划大师,包含我国第一批勘测规划大师 5 人:邵厚坤、刘济源、佘畯南、王步云、林在贯;以及王三一、曹克明、史玉新、胡惠泉、彭一刚、马庭林、王争鸣、徐恭义、王玉泽、刘培硕、高宗佘、王长进等后续批次全国勘测规划大师。
从二十世纪,我国人规划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我国自主规划制作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到二十一世纪的青藏铁路、京沪高速铁路,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取得了十余项我国(国际)第一。
京张铁路
1902 年,我国自主规划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校友詹天佑
1927 年,我国第一个现代气象台——中央气象研究所气象台,校友竺可桢院士主持
1937 年,我国自主规划制作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校友茅以升院士
1938 年,国际上道路最崎岖、地质最坚固、地势最复杂的公路——滇缅公路,校友李温平
1952 年,新我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校友闻名铁道工程专家蓝田
1957 年,我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校友汪菊潜院士
1959 年,我国第一部抗震规划规范草案,校友刘恢先院士
1969 年,我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 1 号线,校友施仲衡院士
2006 年,国际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校友卢春房、张鲁新
2011 年,国际上最长的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土木工程学院参加
2011 年,国际速度最快,规范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校友群体要点参加
2014 年,国际一次性建成线路最长、经过五大风区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速铁路,土木工程学院参加
青藏铁路
90 年代以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取得了很多高水平研究成果,共取得 2 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实现了校园该类科技成果奖赏零的突破),25 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3 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7 项),省部级各项奖赏 100 余项,国内各大学会 – 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我国铁道学会及我国公路学会等科技奖赏 130 余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占 80%,其间“长江学者”3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取得者 3 人,国家教育名师 1 人,形成了以院士、长江、杰青为中心,中心课程责任教授为主干,以具有国际教育布景的中青年教师为后备、主干课程教育团队为主体的优秀师资队伍。
在教育部于 2017 年发布的第四次学科评估成果中,土木工程学科获评 A -,位居全国第七。学院现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授予权、国家级要点学科 2 个(桥梁与地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国家级要点学科培养方案 1 个(岩土工程),省部级要点学科 1 个(结构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2 个(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
从铁道到高速公路,再到高速铁路,从第一座大桥到第一座长江大桥、第一座跨海大桥,一代又一代 ” 土木人 ” 传承宏扬 ”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 ” 的交大精神,瞄准国际科技前沿,以其杰出的成就、雄厚的实力,享誉中外。
(材料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官微)
